由中交三公局承建的道吾山隧道位于湖南省浏阳市,为上、下行分离的六车道分离式隧道,属于特长大断面隧道,是湖南省迄今为止最长双向六车道公路隧道,该项目于2022年9月29日顺利通车。在隧道内开车通行仅需4分钟,而中交建设者却在这里艰苦奋斗了5年,其施工难度可见一斑。
G319、S109浏阳集里至蕉溪公路工程(以下简称“浏阳金阳大道三期”)位于浏阳市境内,路线起于浏阳市集里街道,与G354浏阳关口至集里公路(西北环线)相交,对接道吾山路,终点位于工业新城蕉溪镇G319上,与S109(金阳大道二期)起点对接。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加密东西向路网,是区域路网的重要补充,是浏阳向西融入长沙城作为浏阳金阳大道三期项目的关键控制性工程,道吾山隧道为上、下行分离的六车道分离式隧道,属于特长大断面隧道,是湖南省迄今为止最长双向六车道公路隧道,进口位于浏阳市集里街道,出口位于浏阳市蕉溪乡。道吾山隧道属高风险等级隧道,穿越2处褶皱,8处断层,并面临涌水、岩爆等风险,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洞口围岩稳定性差。隧道左线长4662米,右线长4666米,最大埋深约611米,开挖断面最宽19.69米,最高13.03米;该隧道主要有V级、IV级、III级三种类型围岩(分别为2238米,4035米,3055米);隧道进口采用端墙式洞门、出口采用削竹式洞门。
隧道施工艰险罕见
“突水涌泥”、“高温难耐”
“隧道之难,难在穿越道吾岭。”项目副经理王振鑫介绍,隧道在穿越道吾岭水库下的岩层时,让富有多年隧道施工经验的他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谈起施工之险,王振鑫至今仍然心有余悸。隧道地质构造复杂多变,施工中经常会遇到软岩大变形,往往前一个循环还是稳定性相对较好的硬质岩,下一个循环就会突然出现砂岩泥岩互层,极易发生塌方。2018年6月,在道吾山隧道进口掌子面,施工人员通过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发现前方围岩较为软弱,伴有裂隙水。项目部迅速制定防溜塌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但依然突发危险。“突然掌子面动了一下,钢架也发出了‘嘎吱嘎吱’的声响。我嘴里‘跑’还没有喊出来,突泥涌水就来了。不到20秒的时间,就涌出了200多方的泥水,我们4个人从掌子面被涌水直接冲出去10多米远。幸运的是,虽然突泥涌水的量比较大,但泥沙较细,我们在互相帮助下挣扎着爬了起来。”
除了“水深”风险的困扰,更有施工环境“火热”的困境。洞里混凝土的水化热加上施工设备产生的热量使作业环境更加恶劣。在隧道出口左洞和右洞掌子面,温度都高达50摄氏度以上。每工作一段时间,工人们就不得不到冰块处“乘凉”,有的人索性直接坐在冰块上。“进出一次隧道,就像经历一次四季,每天我们都会运送不少于10吨的冰进来降温,但还是杯水车薪。”项目总工付胜元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