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认识“智能化”建设成果
今年以来,公司积极探索施工现场的智能化手段运用,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广智慧工地系统,在广湛八标、荷兰高铁等项目实现“人、机、料、法、环”等要素互联互通。采用智能信息化管理平台,新建智能化小型构件预制场,投入使用智能化钢筋加工设备,采用自动流水化生产线,大幅提高了生产质效。采用箱梁定位网智能焊接机,减少人工参与,节约了人力投入。提高轮胎式搬运机、卷扬机、架桥机等智能化操作水平,配置智能安全监控和故障诊断系统,有效降低事故风险。
二、全面把握“智能化”建设重点
1.按照生产需求,重点针对钢筋加工、钢筋绑扎、模板打磨、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压浆等重要工序研发或升级改造智能化工装设备,达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目的。
2.以“实用、经济”为基础,加快“智慧工地”建设和应用,统一策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推进智慧梁板场、智慧地铁、智慧铁路公路市政等建设,使施工管理可感知、可决策、可预测。
3.以胜任高难施工、保障高效作业为导向,进一步加大工装设备研发投入,在人员密集、风险集中、环境复杂的施工区域和生产作业面,尽快实现“机械”替换“人工”,最大程度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劳动安全。
4.联合高等院校、行业专家等“智囊”,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合作平台,推动机械化、专业化、智能化、信息化落地。
5.创新推广高效工艺工法工装,加大基础设施装配式建筑的要素投入和科技攻关力度,形成分专业的解决方案。
三、聚力推进“智能化”具体任务
根据《“四化”建设实施方案》,围绕重要工序工装设备、“智慧工地”建设、施装配式建筑研究、“产学研用”协同等方面,推进智能化建设部署。主责部门牵头组织到智能化相关设备生产厂家及应用较好兄弟单位工地进行参观、学习和交流,深入了解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化装备及相关技术,学习先进单位的应用思路和管理手段。力争在2023年2季度前推选出1-2个项目智能化应用的示范项目,以点带面,扩大效应,引领全局;取得一定成效后,在2023年底公司新开大型项目中,每个项目至少选取一个模块进行智能化应用,形成全面进军、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