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苏湾大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工程,也是贵港市城东片区路网的主要组成部分,桥梁自北向南依次下穿南广铁路,跨越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最大支流——郁江,上跨黎湛铁路。其中主桥全长680米,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梁采用了国际罕见的半漂浮预应力混凝土边腹板钢混叠合梁结构,主跨跨度334米,为同类型主梁结构亚洲第一跨度,主塔高度111米,为贵港市地标性建筑物。
该桥桥址位于居民集中区,紧邻110KVA高压线路及黎湛铁路,上跨郁江I级航道,串珠式溶洞地质极为发育,现场施工难度和风险挑战均居同类型桥梁之最。
进场伊始,项目团队就认真分析图纸,勘察施工现场。随着对项目认知的增加,岩溶地区大直径桩基施工、承台深基坑施工、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主塔爬模施工工艺、下横梁现浇支架安拆、上横梁施工托架安拆、高空作业......一个个难题也接踵而至。
在诸多难题考验下,项目团队超前谋划,积极收集同类型桥梁施工成果和可借鉴的施工经验,精心研究施工技术方案,扎实做好施工组织,多次邀请专家组进行现场讨论研究,先后完成了20多个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与评审工作。
项目部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半漂浮预应力混凝土边腹板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施工技术研究为课题,对预应力筋、索导管等部位钢筋之间的碰撞冲突进行优化,并采取可视化交底,保障了各工序有效衔接。
通过方案优化比选和结构受力计算分析后,确定上横梁施工方法采取托架+贝雷梁支架形式,混凝土分两次浇筑。过程中严格执行领导现场值班制,试验人员全程对温度、风力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分析,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在边施工边研究过程中,项目先后攻克了超大直径串珠式岩溶桩基施工、索塔环向预应力单端二次张拉工艺、高空索塔爬模预应力张拉平台、预拼装式索塔上横梁大跨度拱架施工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安全、优质、高效完成了主塔施工任务。
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果总结,一项成果获北京市优秀QC成果一等奖,同时获得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为后续主梁工程科技研发和同类型桥梁施工奠定了基础。
作为斜拉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塔起着联系塔索和主梁的“主心骨”作用,为了满足郁江航道通航要求,大桥主跨设计为334米,主塔111米高,相当于40多层楼。从破土而出,到凌空而建高达111米的擎天柱,施工过程就像搭积木一样,每一米的提升都是一次更高难度的挑战,项目团队用一个个“个体”精度,垒砌着“十六局精度”,也挑战着云端漫步的高度。在高空环境中施工,既要考虑高空作业的安全性,还要确保各工序的精度,尤其进行大块钢模板的拼装及钢筋绑扎与定位,风险高,周期长,施工画面堪比“空中绣花”,他们边干边总结经验。
始终坚持“安全为本,质量第一”的管理理念和“过程精品”的管控思路,通过制定专项施工方案、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开展技术交流研讨等方式,不断提升施工中的安全保障。根据桥梁主塔结构特点,采用液压爬模施工,并安排专人负责塔吊、电梯的升降,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确保高空作业施工安全。
精细化、标准化施工管控,确保了施工安全平稳推进,克服了高塔爬模、高大支架等高空施工作业难题,先后获得了贵港市“2021、2022年度项目建设优秀企业”、“贵港市安全文明工地”、“贵港市优质结构奖”等荣誉,在贵港市场唱响了十六局品牌。
建高塔难,在溶洞上建高塔更是难上加难。贵港苏湾大桥桥址位于被国际工程界视为“施工禁区”的喀斯特地貌区,全桥近90%的墩台均坐落于溶洞之上,施工人员形象地比喻为桩基穿“糖葫芦”。在“溶洞群”中建桥,风险无处不在。
在桩基施工阶段,现场多次钻到溶洞,泥浆突降,钻头悬空、护筒下沉等。为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项目部认真分析工序重点和技术难点,加强人员、材料、机械等资源保障。随时监测现场施工情况,在钻到溶洞顶部之前,改为小冲程钻孔,防止钻头突然悬空而发生安全事故;同时在现场准备黄土、泥浆、片石等溶洞填充材料,装载机、挖掘机、吊车等救急设备24小时在现场待命,在不可预测中做好充分准备。
谨小慎微的施工管控,逐一突破了“溶洞群”中“糖葫芦”桩。他们以工序质量保工程质量,以“零误差”保“零缺陷”,确保开工必优、全面创优、一次成优。
贵港市苏湾大桥横跨郁江,连通港北、港南,项目预计2024年4月完工。项目建成后将加快贵港市的港口产业布局,深度对接广西平陆运河建设,为贵港市融入“西部陆海大通道”做出突出贡献。
中铁十六局集团一公司作为桥梁领域的施工劲旅,在桥梁施工专业中潜心钻研,专注开拓,不断突破,重点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创品牌,铸品质,在难度较大的斜拉桥施工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滨江大桥整体结构为独塔双索面不等跨斜拉桥,是贵州都匀滨江小马路项目控制性工程。桥梁主梁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长约232米,H型索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总高为91.3米。施工中运用了复杂地理环境下的斜拉桥索塔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主梁同步施工技术;富水地层高透水性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施工技术;主塔环向预应力施工技术及应力控制技术等8项先进施工技术,形成实用新型专利2项,先进工法3项,发表见刊论文6篇。
南宁外环高速公路大冲邕江特大桥南北走向跨邕江,桥梁设计全长888米,索塔采用双柱式变截面“H”形索塔,塔柱及横梁采用空心薄壁截面。塔高132.7米,塔间设上横梁及下横梁,塔间设上横梁及下横梁。施工中使用了平衡力系横梁托架施工关键技术;“倒八字”斜拉桥悬臂现浇主梁施工技术;行走系统的挂篮综合应用技术等多项新型技术,形成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2项,工法3项。项目获得2014年度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2015年度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5年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
跨江越河贯长虹
两岸人们畅通行
从倾天而泻的焊花
到和着热汗的绑扎
建设者们挑灯酣战、戴月披星
一路高歌猛进,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