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改革发展转型升级要求,坚持一专多能发展思路,该公司在努力巩固传统市场和主投区域的同时,明确了以提升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立足管片预制市场为契机,以拓展装配式管廊、住宅产业化、桥梁预制为目标的装配式建筑市场发展定位,积极拓展预制板块的优势资源,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目前,该公司已先后布局太原、杭临、台州、福州、新疆等6个管片厂和华南片区预制基地、惠州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基地2个预制基地。装配式建筑板块已步入快速发展期,打造了企业健康发展的新名片。
为了扩大在新领域的影响力,尽快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该公司以“建设一流工厂,生产一流产品,打造一流品牌”为目标,高起点精准发力,高站位谋划产业布局。
在广州市南沙区建设的华南区域预制基地,占地约154亩,该基地积极推进升级智能化生产线,选用国内知名的模具厂家定制刚度强、精度高的模具,引进了模具清理涂油机器人、智能收面机器人、无人驾驶运输车等10余项智能化设备以及智能养护、无人值守过磅2个智能系统,打造出国内智慧化程度最高的管片生产线。整条生产线仅需7名工人就能生产出质量上乘的管片,生产效率大大提升。目前,该基地承担着深江铁路1804环及海珠湾隧道2094环管片生产任务。
位于惠州市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140亩,承担了华南地区首批全装配式结构地铁车站——深圳地铁四期调整工程7座车站1732块预制构件的生产任务。地铁装配式车站是将组成车站主体结构的预制构件在工厂内流水化生产完成,再运输到施工现场完成拼装,将复杂的主体结构像“搭积木”一样拼接完成,这种预制构件比一般管片生产难度更大。
为了生产出这种高质量的“大积木”,该基地对工艺进行升级优化的同时,大力推进“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制造平台,打造智慧化工厂。通过建立BIM模型可视化系统,融合5G、BIM技术的应用,实现构件厂原材进场数量统计、混凝土用料计量、构件质量责任追溯、养护温湿度控制、成品检测等智能化管理。
该公司位于福州市长乐区的福州管片厂,占地约100亩,承担福州市轨道交通6号线1标和5号线3标及福州至长乐机场城际铁路2标的管片生产及供应任务。
为保证管片实体和外观质量,福州管片厂在管理上下足功夫,重点对原材料进行控制,紧盯生产中各项操作工艺,确保满足“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要求”,管片标识必须详细、明确,并具备可追溯性,同时对隐蔽工程进行严格检查,及时评定。现场出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并监督整改,收集问题数据和资料,形成问题库,并制定系统的防治措施,从源头对质量进行改进,生产的预制产品不仅满足客户需求,更经得起市场考验。
2020年10月份,“全国第六届铁路与轨道交通预制构件技术年会”在福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与会行业专家和相关人员专程到该管片厂参观交流。
自进入装配式建筑领域以来,该公司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在预制构件领域已申请了管片快速翻转机、快速拆合模扳手、分体式滑槽固定螺栓、拌合用水加热温控装置、拌和站砂、石料回收装置等多项发明专利、科技新型专利,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该公司建成的每一个预制基地均以标准化、机械自动化、工厂信息化为目标,坚持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生产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批从事管片、构件项目研制、开发、制造、管理、销售的管理团队,管理人员经验丰富,凭借优秀质量和管理,保证了在装配式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