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门西江特大桥位于新会区大鳌镇,是中开高速的控制性节点工程,桥梁全长为2050米,主桥由东向西上跨磨刀门水道,长610米,桥位处河道略有弯曲,水面宽约480米,最大水深12米;引桥穿越大鳌镇沙头村,桥长1440米。
磨刀门特大桥主桥桥跨布置为双塔双索面钢-砼组合梁斜拉桥,结合梁采用纵、横梁结构体系,纵梁布置于桥面两侧与斜拉索位置相对应,2号索塔和3号索塔构造相同,上塔柱采用 H 型桥塔,索塔总高度为124.69米,塔中心距离34.5米。索塔承台采用哑铃形,厚度为7.0米,承台间以系梁连接,承台平面外轮廓尺寸为(57.935×16.6)米。
磨刀门特大桥施工区域地质复杂、环境敏感点多,特别是主塔承台施工,索塔施工,钢锚梁的制造、运输及安装等是本项目的重难点。
其中主墩承台共需近6696.3方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水上施工、混凝土配比设计及温控技术要求高。总承包部、项目部编制水化热专项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保证承台圆满浇筑完成。124.69米高的索塔,地处河道,水上施工难度大,索塔精度要求高,采用国内成熟施工工艺液压爬模,从低到高每爬一模对爬模进行效核,保证精度要求。钢锚梁的制造要求高、重量大,钢主梁比较长,运输要求高,节段由边主梁、横梁、小纵梁及预制桥面板组成,吊装工序多,安装累积误差,钢锚梁的安装特别困难,是索塔施工的最大难点之一。为此项目部选用国内专业制造厂家进行制造,每一节段钢梁的安装有相应的测量人员更近,确保安装精度,到达规范要求。
围绕大桥施工重难点建设,总承包部、项目部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完善施工工艺,确保大桥建设平稳推进。主梁塔区采用“临时索+全回转桥面吊机的不平衡架设施工工艺”,索塔液压爬模全封闭,避免高空作业隐患的应用。此外,总承包部、项目部围绕磨刀门西江特大桥开展了《塔区无索梁段安装技术研究》课题,取得了4项实用新型专利,总结申报了《深水基础锁扣钢管桩施工工法》。
总承包部、项目部结合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层层编制月施工计划,并根据月施工计划制定每周施工计划,做到以周保旬,以旬计划保月计划;定期对剩余工程量实施工期动态预测,合理调整工期;按阶段性工作目标的要求,合理调配人员、设备及物资材料,确保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加强现场指挥与协调,定期召开工程分析会,及时调整劳力、设备和器材,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多次组织劳动竞赛,进行总动员、齐宣誓、鼓干劲,吹响“冲锋号”,立下“军令状”,全力以赴保大桥如期贯通。面对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上下联动,联防联控,各项部署全面铺开,各项举措落实到位。建立党员示范岗,迎难而上,模范带头,全体参建人员上下同心,最终如期实现磨刀门西江特大桥中跨合龙。
磨刀门西江特大桥连接中开高速公路中山段和江门段,是中山、江门两市的重要连接枢纽,其建设大大缩短了中山、江门两市的出行距离,进一步促进了两市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