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举办
由中铁建设承建的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项目
成为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中
“智慧城市、智慧工地”应用场景唯一观摩点
本届大会以“智行天下 能动未来”为主题
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的
新趋势、新技术、新业态
在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项目展点
中铁建设自主研发的便携式储能电源
首次公开亮相便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该电源具有储电量大、便携、安全高效等特点
超快充电2小时,可无间断用电6小时
通过逆变技术将电池直流电转化为220V交流电
每个移动电源可存储3-5度电
重量分布在22-45千克
内置多重安全保护芯片、配备防爆插头
从根本上降低安全用电风险
有效解决“蜘蛛网”般的“私拉乱接”现象
此外施工便携式移动电源
可实现低谷时段充电、高峰时段使用
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
实现节约用电、绿色用电、智能用电
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项目
是北方单体规模最大的大数据交易中心
建成后将成为立足天津市
服务京津冀和北方地区、辐射全中国
建立市场化主导的数据交易服务机构
该项目建立“1+6”模式
即一个指挥中心
加智能监控、生产、劳务、安全、质量、管理
六大智能应用场景
实现施工现场智能管理
18日至21日,该项目还承办了
天津市住建执法总队智慧工地观摩活动
4天内,来自天津市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
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各参建单位相关负责人
及社会各界人士近1000人先后到项目实地观摩
智能劳务、智能安全应用场景
借助AI图像识别技术
可实现智能识别
施工现场未佩戴安全帽、未系安全带等违规行为
现场管理从“被动监督”变为“主动监控”
依托智慧工地项目管理平台微信小程序
可快速完成施工前的班前教育和管理人员安全履职
实名制系统后台还可将
现场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信息
实名反馈给项目管理人员
确保第一时间进行安全整改
AI智能眼镜技术
可实现识别现场人员安全教育信息
具有远程高清直播,实时视频传送等功能
其搭载的规范数据库可实时查询
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
从而提升每一名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
智能管理应用场景
项目管理人员通过佩戴巡检安全帽
可以生成身体周边360度10米以内的全景影像
10分钟就可实现对3000多平方米场地的巡检
影像包含了巡检过程中
任意地点、任意时刻、任意视角的轨迹
对巡检中发现的问题可进行实时标注、记录、跟踪
此外,平台数据结构化留存具有追溯易,查询快,防篡改的特点
想看哪天巡检发生的问题,一秒就可以找到
效率提高至少10倍
项目施工场地狭小
基坑距离项目围挡平均宽度为2米
为提升材料运送车辆进出场效率
项目采用集团自主研发的智能物料管理系统
系统将车牌识别和单据推送进行结合
车辆司机单人即可完成进出场
所有过程实现“无人值守”过磅
系统还可根据材料进场情况进行大数据比对
了解现场材料的消耗情况避免材料浪费
北方大数据中心项目包含近二十种弱电、智能化系统
为避免后续多系统交叉的施工问题
项目将BIM与AR技术创新结合
让BIM数据模型通过AR技术“投射”在现实场景中
项目管理人员只需要平板电脑等手持设备
就可让计划照进现实
实现项目模型中钢结构定位、管线安装位置与施工现场
进行高精度核对
大幅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
减少施工误差和返工
依托VR技术建设进度和计划进度偏差一目了然
方便管理人员更好地调整施工方案,保障建设进度
智能生产应用场景
地面整平机器人、履带抹平机器人、地面磨光机器人等
多种智能机器人
在项目施工中得到极大运用
相较于传统人工作业
机器人可实现无人自主运动及高精度施工
在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
有效避免混凝土作业面受到二次踩踏破坏
智能质量应用场景
项目基坑开挖深度达9.3米
为保障基坑各项参数实时监测
项目引入自动化监测机器人
24小时不间断地对基坑进行测量
并由分析平台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得出监测结论报告
监测数据超过控制阈值时
机器人会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数据测量次数显著提高
测量精度和效率也极大提升
项目为保障建筑主材的质量
为每个主材赋予了唯一标识码
标识码贯通材料从进场、使用、检测全生命周期信息
确保对建筑主材检测的全生命周期信息溯源追踪
工程构件质量实现“终身负责”
科技加持,赋能生产
中铁建设将紧跟国家发展战略
深度融入智能科技发展新赛道
助力打造智慧化、标准化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