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桥是一座双向6车道单塔双索面斜拉桥,位于江西省于都县中心城区,南北向跨越于都河,连接北岸老城区与南岸新城区,主线长度为960米。其中主桥为主跨90米的独塔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斜拉桥,引桥为标准跨径 4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为纪念1934年10月,8.6万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在于都集结,踏上长征之路,于都县把这座大桥命名为“集结大桥”。
该索塔包括下塔柱、上塔柱和下横梁,由20组节段构成。索塔从塔底往上至塔身33米处为圆弧,33米以上为椭圆;两塔柱外缘横向间距在塔底处为40米,向上逐步外倾到42米后逐步呈拱形内收,直至两个上塔柱合龙。
集结大桥索塔制作分为单元件制作、节段制作、桥位总装三大施工阶段。受车运高度限制,在工厂做成单元件后,运到大桥施工现场,再进行节段连续匹配组拼。
索塔圆弧加椭圆形状的设计,要求12厘米厚的各组节段外包钢板为曲面线型钢板,制作难度非常大。项目部按照设计图纸,采用计算机三维放样技术准确放样、高精密激光切割机切割,将节段制作误差精准控制在±1毫米以内。
索塔吊装采用分节段竖拼法,逐段安装调整线型后开始焊接、混凝土浇筑,最后进行主塔油漆补涂施工。索塔钢壳节段吊装过程中,随着索塔高度的增加,重心将产生动态偏移,随之对每个节段产生的弯矩也动态变化,大大增加了节段吊装过程中的变形控制难度,对精度控制的要求非常高。
为了强化对节段吊装变形的监控,项目部在节段吊装前,先进行精度控制点采集,将索塔模型拆解成独立的节段模型,并导入最先进的精度分析软件,在分析软件内调整节段姿态,生成两个精度分析理论模型,一个为索塔成形姿态的理论模型,一个是节段加放预拱时的安装定位姿态模型,在两个模型的节段顶点位置取A、B两组精度控制点。
在节段逐层吊装过程中,项目部利用全站仪对每层节段的顶点空间坐标进行测量监控;将测量出的空间坐标值导入DACS2.0软件,与模型进行比对,分析随着索塔安装高度的增加,节段安装定位坐标的变换数据,作为节段定位纠偏的调节依据。通过精度分析软件、索塔精准建模、精准量测控制,合龙后的索塔曲线像反对称水滴状般优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