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近期检查中,公司也发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如试验段典型施工在未取得合格试验数据和验证工艺参数的情况下,盲目开展大面积施工,留下质量风险和隐患;台风过境,以进度、工期为借口,在雨天即开展路面铺装,忽视了质量底线等。尽管这些问题均已被及时叫停、完成整改,并按相关制度进行了惩处,但我们需要深入思考,此类事件为何会发生?各道程序监管、责任单位的管理体系是否发挥了应有作用?质量,是立业之本、强企之基,特别是在公司奋进“双千亿”目标征程中,质量管理需进一步升维进化。
让质量成为道德的一杆天平。质量管理是细节、人心和道德的体现,涉及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工程质量的好坏,需要靠时间来验证,项目管理者是真抓实干地真管“质量”,还是“花拳绣腿”地应付了事,在项目检查中都会一目了然。有的房建工程在装饰装修阶段,容易存在装修材料不合格、细部处理不到位、成品保护不到位,且质量通病较多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项目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只有像给自家装修一样地干工程,才能实现理想效果。
质量,影响的不仅是项目和品牌形象,更会直接影响公司市场和生存环境。去年,公司召开了质量管理闭门会,对近年来存在的一些质量通病、问题进行了剖析;今年,修订了《工程技术质量奖惩管理标准》,对做得好的单位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同时对质量隐患和事故也将加大惩戒力度;今年8月召开的公司党委会,进一步明确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责,严格落实质量‘一票否决’”,再一次为质量管理提供了支持。这些举措,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全员对质量的敬畏之心,杜绝因责任或执行不到位导致的工程质量隐患,从制度上进行规范,从刚性执行上进行强化。
让质量成为市场的通行密码。质量,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要在市场竞争中锻就利器,必须要建设一批精品工程、品质工程。于企业而言,质量创优不仅是荣誉的体现,更能为工程承揽打下坚实的业绩基础。商务会谈时,我们最能获得客户认可的工程项目,未必是干得最快的,也未必是盈利最高的,而是工程质量最好、品牌影响力最大的。若工程进度、克缺收尾类等不达预期,可以采用合理加大投入资源等办法,尽快将问题销号,但如果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前,项目新型化、大型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明显,技术难度趋于复杂,质量风险日益增多,质量事故代价巨大。目前个别项目仍存在创精品意识相对淡薄,对既定创优策划执行不到位、过程质量管理不严格,造成工程质量不精不优、创大奖优质资源浪费的现象。我们务必要守住工程质量底线,以保障企业“生命线”的高度,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让质量成为降本的关键举措。质量、进度、成本,始终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而质量作为技术、管理、资源和文化综合运用效果的直接体现,是其中日益重要的因素。质量管理的疏漏,可能让企业付出成倍乃至数倍的代价。施工过程中,我们要牢固树立“返工、返修造成的成本增加就是浪费行为”理念,全方位把控好施工各要素和全过程,在根本上筑牢质量根基。我们要强化“质量与成本”双向履约理念,在“以现金流为核心,成本管控为主线”的管理理念下,做到短期效益和长期质量并重,通过大力开展质量主题宣传、质量强企研讨、质量信息化提升、质量监督检查等活动,用行之有效的举措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和精品工程。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全面打造产品质量优、经营能力强、运营质效好的质量强企,需要我们真正把质量责任制落到实处,用科学精准的技术方案推动质量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同时,还需树牢争先创优的竞优意识和底线思维,真正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信条植入脑海、指导实践,传承好一航质量文化,把“中交一航”金字招牌擦得更加闪亮